最近我看了一本書一部分,
之前根本沒心情看下去,因為他實在太硬了,
沒有準備好是真的無法吸收,
應該說自己沒有想要吸收外界的知識,
縱使書寫的再有道理,也無法吸收,
有些片段文字一起分享,
就當作書摘吧,
這本書叫做"愛是一切的答案",芭芭拉.安吉麗思 著
片段文字:
你是否每天晚上睡覺時都是靠在同一邊睡?
想像一下,今天上床時,你走進臥房,發現你的伴侶睡在"你的"位子上,
"你為什麼睡到我這邊,這一邊是我睡的,我沒法在另一邊睡!"你憤怒的說
有想過你為什麼總是睡在同一邊呢?
只是因為你慣常睡的這一邊屬於你,它是你的"舒適區"
要是把它奪走,即使只移動一點點,你也會覺得非常不自在.
當然在生活中創造讓自己舒服的環境,並沒有錯,
問題是當必須有所改變時,我們還是會緊依附在舒適區裡,抗拒必須採取的新走向,
這時我們往往有這種反應"一切都這麼順利,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?"
所作的改變越重要,我們越不快樂,為什麼呢?
因為我們覺得生活失控了,
你花了多少力氣讓自己留在舒適區裡,努力保護自己,不必作改變?結果是什麼?
對每個人來說,結果都是一樣的.
改變是無法避免的.所以別再抗拒,順服於生活之流吧
只有在死亡的狀態下,你和你的生活才會毫無改變.
很多人接受成長的觀念,卻不喜歡必須作改變的念頭.
這就是有條件的成長:
只要我不必在生活的重要層面作改變,我就願意成長,願意影響自己.
只要我能留在自己的舒適區裡,我就願意成長,願意影響自己.
只要我不必重新評估婚姻.工作和個人習性,我就願意成長,願意影響自己.
想一想如果你站在懸崖的邊緣,看到對面有另一片懸崖,你很想到那邊去.
你知道你不想留在原地,知道跳過去的時機到了,
就在你認為自己準備好要跳的時候,你往下看,見到兩崖間的深淵,
這時,你心中充滿恐懼,你害怕墜落,害怕體能不夠好,跳不過去,
害怕到了那裡改變主意,卻沒法回來,害怕這麼一跳,就拋下心愛的人或事
為了追求成長,為了一躍而過,你必須體驗改變,大多數人就是卡在這個地方,裹足不前.
那個恐懼的心會警告你"不要跳,你可能會受傷,誰曉得會發生什麼事?為什麼要冒險呢?留在這裡至少比較能掌握狀況"
無論你是否準備妥當,變化馬上要來了,生活就是一直在變化
你不改變,上天也會安排事情狀況讓你改變,抗拒不了.
你等待越久,就覺得越難受,越難決絕的跳過去,
通常不願意改變的理由有四種:
1.我還是很怕,所以我一定還沒準備好
2.我需要更高的自信,才能採取行動.
3.現在時機不對,不適合採取行動
4.反正我不確定,我是不是真的想變.
謝德說:停泊在港灣裡的船是安全的,然而這不是造船的目的.
以上為一部份書的段落,
我自覺最後一句真的真的很棒!
希望想成長的人別做"有條件的成長"囉!!
留言列表